来源: 作者: 发布于:2019年07月16日 点击量:
一、教学目标:
1.阅读一组与秋天有关的诗文,通过扣词语,想画面体会情感,感受秋天的美好。
2.通过一组文章的对比阅读,找到共性方法——拟人,并学会运用,读写结合,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与思维发展水平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:
通过阅读一组文章,帮助学生掌握规律,达到学以致用。
三、教学过程:
(一) 课前谈话:
1.课前猜一个字谜:一半绿,一半红。
2.真聪明,就是秋天的“秋”(此时板书)。
3.背诵关于秋天的诗句。
4.看来大家积累的真不少!虽然秋天刚刚过去,但是秋的美景依然萦绕在我们心间,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味秋天留给我们的记忆。
5.那好,我们现在上课!
(二)诵读激趣
1.同学们,你们觉得秋天是个什么样的季节?
2.诗人王宜振也用一首小诗写出了秋天带给他的感觉,还记得吗?
3.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,你最喜欢哪一小节?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。
4.师生交流
5.你看这首诗,作者把秋天的一切都当人来写,(板书:当人写)都把他们写活了,谁能把这首诗给读活了呢? 我请七个孩子一人读一节。
(三)品读入境
1. 诗人写的好,你们读的更好。还有一位诗人也写了一首关于秋天的诗,请同学们认真地听一听,在诗中他把秋天的什么当成人来写的?
2.你听的真细致。那作者是怎样把秋风当成画家来写的呢?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这首小诗。
出示学习提示:
1. 自由读这首诗,哪些词写出秋天的风是一位画家,把它圈画出来。
2. 细细品读圈画的词,透过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。
3. 组内交流看到的画面,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。
3.师生交流:
(1)哪些词写出了秋风是一位画家呀?
相机圈画:轻轻着色、悄悄涂染、细细点抹、挥动、绘进
(2)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读这些词,你有什么发现吗?板书:动词
(3)交流看到的画面。(板书:想象画面)
(4)总结:瞧,秋风真不愧是神奇勤奋的画家。你能用朗读把秋风的神奇展现出来吗?自己先练一练。
(5)指名读,师生评价。
(6)齐读。
(四)仿写抒情
1.秋天的风还会吹去哪里涂写什么色彩呢?我们一起随着秋风去看一看。
2.播放视频。
3.秋风还会吹到哪里?把你看到的,想到的写下来,写的时候注意用上拟人的动词,争取把景物也写活了。
4.交流,评价。
5.小结(边说边板画):秋风真的就像个画家,它吹到哪里,哪里的颜色就起了变化,在她的涂抹之下,世界变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。
(五)拓展悦意
1.刚才我们关注了一些拟人的动词,扣住这些动词,通过想象,看到了很多的画面,其实扣住这些动词还能触摸到诗人的情感呢!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20页的《中秋夜》,先找一找拟人的动词,然后看看透过动词你能体会诗人怎样的情感。(板书:体会情感)
2.你找到了哪些拟人的动词呀,又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?
3.刚才我们扣住“跳”“织”这两个拟人的动词,体会到诗人对月亮的喜爱,谁能读出这份喜爱。
个人读,配乐读,齐读。
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美美地读一读。
4.同学们,中秋的夜晚秋色最浓了,一轮明月挂上树梢,一家人在皎洁的月光下欢聚团圆,可是有一个人他不能和家人团聚,辗转反侧之际,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《水调歌头》,在这首词中,又传递着诗人怎样的情感呢?请同学们和老师来合作读一读这首诗。我读你停,我停你读。
5.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?课后请同学们自己再去读读。
(六)布置作业:
1.读一读《水调歌头》,体会情感。
2.背一背《秋天的风》《中秋夜》,体会拟人手法的好处。
(七)板书设计:
秋
当人写 想象画面
(动词) 体会情感
个人简介:
张钰蓉,掘港小学青年教师,大学本科学历,2008年参加工作,中小学二级教师,县教坛新秀。多次参加县级赛课,曾获特等奖、一等奖,多次执教市、县级公开课,受到好评。积极参与省、市级课题研究,多篇文章发表省级刊物。
上一篇:没有了!
下一篇:五年级 品德 赵亚娟 《让我们来寻根》[ 07-16 ]